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I.噪声
(1) 生产噪声的特点、种类、来源及危害
在生产中,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摩擦等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的分类:生产噪声或工业噪声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三类。
1.气动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变化引起的气体湍流,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例如,各种风扇、空气压缩机、气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都是由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引起的噪声引起的。
2. 机械噪声是固体零件因机械冲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转动等机械力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磨床、织布机发出的噪音。
3. 电磁噪声是由磁场脉冲和磁致伸缩引起的电气元件振动引起的。如电磁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2) 噪声危害:生产噪声一般具有较高的声级,有的工地可高达120-130 dB(A)。
因长期接触噪声而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称为永久性听阈偏移,临床上称为噪声性耳聋。噪音不仅会影响听觉系统,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
(3) 噪声控制措施
1.消除或减少噪声和振动源,如改铆接焊接、改锤击液压成型等。为了防止振动,请使用橡胶、软木和沙子等绝缘材料来隔离噪音。
2.消除或减少噪声和振动的传递,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等。
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二、振动
振动: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振动危害:引起手臂振动病。
振动控制措施:
1、控制振动源。在生产工具和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应采取减振措施,将振动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
2. 技术改造,采取减振、隔振等措施。例如,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采用液压清砂代替风铲清砂;工具的金属部分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以减少冲击和振动。
3. 限制工作时间和振动强度。
4.改善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3.辐射
这种在空间中以一定速度传播的交变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辐射或电磁波。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阿尔法射线。
当量子能量达到12eV以上时,会使物体电离,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这种类型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量子能量小于12eV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的电离,称为非电离辐射。
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 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X射线等不带电粒子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1) 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
1. 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危害
(1) 射频辐射。量子能量非常小。根据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为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三个波段。
不会对组织器官造成器质性损伤,但主要引起功能改变,具有可逆性特点,常可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恢复。但在高强度、长期的射频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并有进行性发展的趋势。
(2) 红外辐射。在生产环境中,加热的金属、熔融玻璃和强发光体都可以成为红外辐射源。钢铁制造商、铸造厂、钢轧辊、锻钢工人、玻璃熔吹工人、瓷烧结工人和焊工都可能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对身体的主要影响是皮肤和眼睛。
(3) 紫外线辐射。在生产环境中,物体温度在1200℃以上的辐射电磁波谱中会出现紫外线。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紫外线辐射的频率增加,波长变短,强度增加。常见的辐射源包括熔炼炉(高炉、明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和等离子焊。
强紫外线的作用可引起皮炎,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有小水疱和水肿,瘙痒和灼痛。在工作场所,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比较常见,也就是电弧光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包括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等。微波辐射防护就是直接减少辐射源,屏蔽辐射源,做好个人防护,落实安全规程。
(2) 电离辐射源与防护
1. 电离辐射源
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可以直接电离物质,称为直接电离辐射; γ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首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然后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不带电粒子。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X光机等。
文章来源:《电光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gykzzz.cn/zonghexinwen/2021/0905/451.html
电光与控制投稿 | 电光与控制编辑部| 电光与控制版面费 | 电光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光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电光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